狗狗的口腔健康對其整體生活品質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當毛爸媽發現愛犬的口腔出現異常腫塊時,常會感到焦慮與不安。
本文將深入探討狗狗口腔腫瘤的種類、成因、診斷方法、症狀表現,以及治療與術後照護等相關資訊,協助毛爸媽全面了解並有效應對這一問題。
透過正確的知識與積極的態度,我們可以為愛犬提供最佳的照護,確保牠們的健康與幸福。
文章目錄
Toggle狗狗口腔腫瘤有哪些種類?

狗狗的口腔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,其中惡性腫瘤的侵襲性較高,可能影響狗狗的進食、生活品質,甚至壽命。
了解這些腫瘤的種類,能幫助毛爸媽及早發現問題,並與獸醫師討論適當的治療方案。
常見的良性口腔腫瘤:
齒齦瘤(Epulis)
- 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通常發生在牙齦上,可能呈現增生狀態,但不會轉移。
- 依據病理分類,可分為纖維性齒齦瘤、骨樣齒齦瘤及棘細胞齒齦瘤。
- 若體積過大,可能影響進食或導致牙齒位移,建議手術切除。
乳突狀瘤(Papilloma)
- 由犬乳突病毒(CPV)感染所引起,多發生於幼犬或免疫力較低的狗狗。
- 乳突狀瘤表面呈現菜花狀,可能單發或多發,通常會自行消退。
- 若影響進食或持續增大,需考慮手術切除。
良性黑色素瘤(Benign Melanoma)
- 主要發生在狗狗的口腔黏膜,顏色深,成長速度較慢。
- 雖為良性,但仍可能影響牙齦健康,需定期追蹤。
常見的惡性口腔腫瘤:
鱗狀上皮細胞癌(Squamous Cell Carcinoma, SCC)
- 口腔內常見的惡性腫瘤,好發於舌頭、牙齦、口底部位。
- 侵襲性高,容易局部擴散,但較少轉移至其他器官。
- 早期診斷並進行手術切除,搭配放射治療或化療,能提高存活率。
惡性黑色素瘤(Malignant Melanoma)
- 最具侵襲性的口腔腫瘤,容易擴散至淋巴結與肺部,預後較差。
- 多見於深色口腔黏膜的狗狗,腫瘤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。
- 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,搭配放射治療、疫苗或標靶治療。
纖維肉瘤(Fibrosarcoma)
- 生長速度較快,容易侵犯周圍組織,但較少轉移至遠端器官。
- 需透過手術完整切除,若無法完全清除,可能會局部復發。
骨肉瘤(Osteosarcoma)
- 主要影響狗狗的顎骨,導致口腔變形、疼痛及進食困難。
- 具有高侵襲性,可能會轉移至肺部或其他骨骼組織。
- 常見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受影響的骨骼,並搭配化療。
為什麼狗狗口腔會長腫瘤?狗口腔腫瘤原因說明

狗狗口腔腫瘤的發生原因較為複雜,可能涉及基因、環境因素、慢性發炎或病毒感染等。
了解潛在的成因有助於飼主及早預防,降低狗狗罹患口腔腫瘤的風險。
狗狗口腔腫瘤的主要成因:
基因遺傳
- 某些犬種較容易罹患口腔腫瘤,如金毛尋回犬、拉布拉多犬、迷你雪納瑞犬、拳師犬等。
- 若家族中曾有口腔腫瘤病史,狗狗的罹患風險可能較高。
長期牙齦發炎
- 牙周病、慢性牙齦炎等口腔問題,可能導致組織異常增生,進而增加腫瘤風險。
- 若狗狗經常出現牙齦紅腫、流血、口臭等情況,應及早就診。
病毒感染
- 犬乳突病毒(Canine Papillomavirus)與部分口腔腫瘤的發生有關,特別是在年幼或免疫力較差的狗狗身上較常見。
環境與飲食因素
- 長期接觸二手菸、農藥、空氣污染物等,可能會增加狗狗罹患口腔腫瘤的機率。
- 研究顯示,高碳水化合物或加工食品可能與某些腫瘤的發生有關,因此應提供均衡飲食,避免過度攝取人工添加物。
老化因素
- 年齡較大的狗狗罹患口腔腫瘤的風險較高,特別是超過7歲的中老年犬。
- 建議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及早發現異常增生。
如何診斷狗狗牙齦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?
當飼主發現狗狗牙齦腫起來或出現異常增生時,應盡快帶至動物醫院進行檢查,以確定腫瘤的性質。
獸醫師會透過臨床評估與影像學檢查來判斷腫瘤的特徵,並可能進一步進行病理學檢查,以確診腫瘤為良性或惡性。
狗狗口腔腫瘤會有哪些症狀?

口腔腫瘤的症狀可能因腫瘤的種類、位置與大小而有所不同,部分腫瘤在早期不易察覺,但隨著腫瘤生長,可能影響狗狗的進食與日常生活。
毛爸媽應留意以下症狀,若發現異常,應盡早帶狗狗就醫。
狗狗口腔腫瘤的常見症狀
牙齦腫脹、增生或長出異常組織
狗狗牙齦腫起來或長出突起的組織,可能為齒齦瘤、黑色素瘤或其他腫瘤。
口臭加劇
口腔腫瘤可能伴隨細菌感染,導致嚴重的口臭,即使刷牙也無法改善。
牙齦或口腔潰瘍、出血
若狗狗牙齦紅腫、經常流血,或出現潰瘍且無法癒合,可能是惡性腫瘤的警訊。
進食困難或食慾下降
腫瘤可能影響咀嚼與吞嚥,導致狗狗進食困難、流口水或只咬單側食物。
流口水、口水帶血絲
口腔腫瘤可能造成黏膜破裂,導致唾液中帶有血絲。
牙齒鬆動或脫落
腫瘤侵蝕骨骼時,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
面部變形或腫脹
若腫瘤擴散至顎骨或鼻腔,可能導致臉部不對稱或腫脹。
鼻出血或打噴嚏(當腫瘤影響鼻腔時)
若腫瘤生長範圍擴大,可能影響鼻腔,導致狗狗出現頻繁打噴嚏或鼻出血的情況。
何時應該帶狗狗就醫?
- 牙齦或口腔內長出異常組織,且持續生長。
- 口臭嚴重,且伴隨出血、潰瘍或進食困難。
- 狗狗嘴巴內有黑色斑點,並出現快速增生或變化。
- 牙齒異常脫落,或狗狗突然對乾飼料產生抗拒。
- 狗狗的臉部出現腫脹,或單側鼻孔流鼻血。
狗狗牙齦腫瘤治療方式有哪些?
當確診狗狗口腔腫瘤後,治療方式將根據腫瘤的種類、大小、位置以及是否已擴散來決定。
治療的目標在於移除腫瘤、減少疼痛,並提高狗狗的生活品質。
以下是目前獸醫常見的治療方式:
外科手術切除(首選治療方式)
外科手術是治療狗狗牙齦腫瘤最常見且最有效的方法,特別是針對良性腫瘤與局部侵犯的惡性腫瘤。
- 良性腫瘤(如齒齦瘤):通常可透過局部切除來完全治癒,且術後復發率低。
- 惡性腫瘤(如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癌):可能需要更大範圍的切除,甚至包括部分顎骨(下顎或上顎切除術),以確保完全移除癌細胞。
- 優點:能直接移除腫瘤,提高存活率。
- 缺點:若腫瘤範圍大,可能影響狗狗的外觀與咀嚼能力。
放射線治療(放療)
若腫瘤無法完全手術切除,或已侵犯骨骼與其他組織,可考慮放射線治療來控制腫瘤生長。
- 適用對象:惡性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癌、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。
- 作用機制:透過高能輻射破壞癌細胞,使其生長減緩甚至消失。
- 副作用:局部紅腫、口腔潰瘍、吞嚥困難等,但相較於人類,狗狗對放療的耐受度較高。
化學治療(化療)
化療對口腔腫瘤的療效有限,通常用於已發生轉移的情況,或配合手術與放療一同使用。
- 適用對象:黑色素瘤、淋巴瘤、未能完全切除的惡性腫瘤。
- 常用藥物:卡鉑(Carboplatin)、順鉑(Cisplatin)、多柔比星(Doxorubicin)等。
- 副作用:嘔吐、食慾不振、白血球降低等,但狗狗對化療的耐受度通常優於人類。
免疫療法(黑色素瘤疫苗)
針對惡性黑色素瘤,近年來有特定的免疫療法(Oncept®黑色素瘤疫苗),可幫助延長存活時間。
- 作用機制:刺激狗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黑色素瘤細胞。
- 適用對象:黑色素瘤確診病例,特別是已轉移或無法完全切除的情況。
- 效果:可延長存活期,但並非所有狗狗都能受益。
緩和治療(疼痛管理)
對於無法接受手術或放療的狗狗,獸醫可能會建議緩和治療,以降低疼痛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- 常用藥物: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,如Carprofen)、類固醇(Prednisone)等。
- 適用對象:晚期腫瘤、無法治癒但希望維持生活品質的狗狗。
狗狗口腔腫瘤術後如何照顧?
術後照護對於狗狗的康復非常重要,毛爸媽需注意口腔清潔、飲食調整與疼痛管理,以確保傷口順利癒合。
傷口護理與觀察
- 避免舔舐傷口:可使用伊莉莎白圈(頭套)防止狗狗舔咬手術部位,降低感染風險。
- 每日觀察傷口:注意是否有紅腫、滲血、膿液分泌等感染跡象。
- 按時回診檢查:依照獸醫指示回診,確保癒合情況良好。
飲食調整
- 術後前幾天: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(如肉泥、泡軟的飼料)為主,避免影響手術部位。
- 逐步恢復正常飲食:約1-2週後,若傷口癒合良好,可慢慢恢復固體食物,但仍需避免堅硬食物。
- 保持營養均衡:可添加蛋白質與抗氧化營養素(如維生素E、Omega-3)促進修復。
疼痛與抗生素管理
- 按時服藥:術後獸醫可能會開立止痛藥與抗生素,需依照指示給予。
- 觀察狗狗行為:若狗狗表現異常焦躁、食慾下降或頻繁舔舐嘴巴,可能是疼痛或感染的跡象,應盡快回診。
口腔衛生維護
- 避免刷牙:術後初期勿強行刷牙,可使用寵物專用抗菌漱口水,幫助保持口腔清潔。
- 手術傷口癒合後(約2-4週):可逐步恢復刷牙習慣,以減少細菌感染與牙周病風險。
口腔腫瘤會影響狗狗壽命嗎?

口腔腫瘤是否影響狗狗壽命,主要取決於腫瘤的種類、惡性程度、是否擴散,以及治療方式的選擇。
對於良性腫瘤,如齒齦瘤或乳頭狀瘤,只要透過手術切除,通常不會影響狗狗的壽命。
但如果是惡性腫瘤,如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癌或纖維肉瘤,則可能對狗狗的健康與存活期產生重大影響。
口腔腫瘤影響狗狗壽命的因素
腫瘤的惡性程度
- 良性腫瘤(如齒齦瘤):不會轉移,切除後通常能完全康復,不影響壽命。
- 惡性腫瘤(如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癌):容易擴散至淋巴結、肺部或其他器官,影響存活期。
腫瘤的擴散與轉移情況
- 若惡性腫瘤已轉移至內臟器官,存活時間可能僅剩數個月。
- 若腫瘤仍局限於口腔內,透過積極治療,存活期可延長至一年以上。
治療方式與效果
- 手術切除:若能完全切除惡性腫瘤,存活時間可大幅延長。
- 放療與化療:可減緩腫瘤生長,延長存活期,但無法根治。
- 免疫療法:對於黑色素瘤等特定癌症,可提高存活率。
不同口腔腫瘤的平均存活期(依治療情況有所不同)
腫瘤種類 | 平均存活期(未治療) | 平均存活期(接受治療) |
良性齒齦瘤 | 可終身存活 | 可終身存活 |
惡性黑色素瘤 | 1-3個月 | 6-12個月(手術+放療) |
鱗狀細胞癌 | 3-6個月 | 1-2年(手術+放療) |
纖維肉瘤 | 6-12個月 | 1-2年(手術+放療) |
如何提升狗狗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?
- 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:定期檢查狗狗口腔,發現異常立即就醫。
- 積極配合治療:依獸醫建議進行手術、放療或其他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- 營養與免疫支持:提供高品質飲食,增加抗癌營養素(如Omega-3、維生素E)。
- 疼痛與舒適照護:確保狗狗無疼痛,提升生活品質。
對於惡性口腔腫瘤,即使治療後存活期有限,仍可透過適當照護,讓狗狗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,減少痛苦並陪伴家人更長時間。
狗狗牙齦瘤大哉問
Q1:狗狗口腔腫瘤破掉怎麼辦?
當狗狗的口腔腫瘤破裂時,可能會導致疼痛、流血與細菌感染,飼主應該立即採取應對措施:
- 保持傷口清潔:可用無菌生理食鹽水輕柔沖洗口腔,避免感染。
- 立即就醫:若出血量大或持續不止,應盡快帶狗狗至獸醫院檢查。
- 避免進食過硬食物:減少對傷口的刺激,選擇柔軟或流質食物。
Q2:狗狗牙齦長一顆是腫瘤嗎?
狗狗牙齦上長出腫塊,不一定是惡性腫瘤,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:
- 齒齦瘤(良性):牙齦增生形成的良性腫塊,通常不會擴散。
- 發炎腫脹:由於牙周病或感染導致的牙齦增生。
- 惡性腫瘤:如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癌等,需透過病理切片確診。
Q3:狗狗牙齦黑斑是腫瘤嗎?
狗狗牙齦上的黑斑不一定是腫瘤,但仍需觀察是否有異常變化:
- 正常色素沉澱:部分品種(如拉布拉多、黃金獵犬)天生牙齦有黑色素沉積。
- 黑色素瘤(惡性):若黑斑逐漸擴大、變厚或伴隨潰瘍,需盡快就醫檢查。
Q4:狗狗牙齦紅腫增生是齒齦瘤嗎?
牙齦紅腫增生可能是齒齦瘤,也可能是其他口腔問題:
- 齒齦瘤(良性):牙齦組織增生,通常不影響健康,但可能影響進食。
- 牙周病:細菌感染導致牙齦發炎腫脹,可能伴隨口臭與流膿。
- 惡性腫瘤:若紅腫持續擴大或出現潰瘍,需進一步檢查。
Q5:老狗牙齦腫瘤一定要開刀嗎?
是否需要手術,取決於腫瘤的類型與狗狗的整體健康狀況:
- 若為良性腫瘤(如齒齦瘤):可選擇觀察或進行切除,避免影響進食。
- 若為惡性腫瘤(如黑色素瘤):建議盡早手術,以防腫瘤擴散。
- 若狗狗年齡大、身體狀況不佳:可選擇放療或緩和治療,確保生活品質。
想要了解更多狗狗健康的相關知識,您還可以看這些文章